近期,央视曝光了职业背债人现象在市场引发很大关注,这种“包装贷”的骗贷套路已经形成了一种金融黑产。
所谓的“包装贷”就是非法贷款中介为了牟取利益,通过虚构职业、包装资产、伪造流水等非法手段把一些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人,经过包装后贷出款来,并且从中分赃分成。最后,这个被“包装”出来的人,就成了背债人。
由于黑产涉及到的巨大利益关系,不法中介往往利用人性的贪婪以“躺赚百万”为诱饵,轻描淡写掠过背后的高风险,将经济困难群体诱入深渊,使其背负巨额债务,最终沦为失信被执行人,甚至面临牢狱之灾。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谢某某的背债人事件曾经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其经过中介包装从银行贷款3900万元,而实得资金600万元。债务爆发后,谢某某未履行的债务高达3900多万元,成为了“职业背债人”的首个典型案例。
“部分不法中介在背债人的选择上会找一些有重大疾病或者家庭极度困难的人群,导致事发后案件处理起来更难。对于巨大利益的诱惑,一些人明知是高风险,也会心存侥幸铤而走险。”上述股份行人士称。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庞珊珊表示,背债人获得了本无法从银行获取的贷款,并无偿还能力。贷款到期后无力还款,轻则银行会提起民事诉讼,背债人败诉后被法院强制执行限制高消费或查封财产,重则因与非法贷款中介串通,骗取银行贷款,触犯《刑法》,构成贷款诈骗罪等罪名,承担刑事责任。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银行正常的金融信贷秩序,更沦为非法中介牟利的工具,最终使背债人陷入更为严重的经济困境,让原本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
她认为,非法贷款中介利用背债人贪图利益、法律意识薄弱的特点,诱使其参与骗贷,这些背债人则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即便无法偿还,最多是输了官司被限制高消费或查封本就有限的财产,却不知道除了民事责任外还会面临更严重的刑事追责。预防此种现象要标本兼治,一方面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加大法律惩治力度,对于非法贷款公司进行严厉打击。“非法贷款中介是案件的策划者、组织者和背债人的邀请参加者,也是贷款放款后的主要获益者,在整个案件中扮演主要角色,如果案件被认定成贷款诈骗罪,非法贷款中介属于共同犯罪中的主犯,而背债人是从犯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