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动作同样释放长线信心。歌尔集团控股股东于2025年3月4日至4月10日期间,分两次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47,439,63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6%,累计耗资近10亿元。此次增持力度在年内A股消费电子板块中位居前列。
与增持形成协同的是,歌尔股份于2025年4月启动自有资金回购计划,拟以5亿至10亿元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截至7月31日,公司已回购股份1,613.28万股,占总股本的0.46%,支付金额达3.38亿元,仅用不到4个月即完成回购金额上限的34%。真金白银的增持与回购,不仅有利于平滑短期股价波动,更凸显管理层对公司成长曲线的笃定。
但资本市场最感兴趣的,依然是公司能否在即将到来的AI硬件创新大年实现“戴维斯双击”。
二、AI终端浪潮——歌尔的“第二成长曲线”
2025年上半年,歌尔股份的智能硬件业务以203.41亿元营收贡献了总收入的54.17%,首次突破五成关口。这一结构性变化标志着公司已从手机与TWS耳机赛道成功切换至XR赛道。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XR产业的爆发潜力,已成为评估歌尔未来成长性的关键坐标。
根据多个投资机构的研究报告,歌尔股份在AI眼镜领域有望复刻当年TWS的爆发路径这一观点,逐渐成为市场共识。
数据不会说谎: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翻番有余,AI功能渗透率高达78%;Meta Ray-Ban系列出货量更是同比激增两倍,成为需求放量的最大推手。6月,小米首款AI眼镜在国内一经发布便迅速出圈,连带点燃整个生态热度。IDC预计,全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将突破145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四成。数字背后,一个清晰的信号浮现:AI终端正式步入消费级放量阶段,行业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普及,留给供应链的窗口期正在迅速收窄。
光学方面,控股子公司歌尔光学在2025年2月推出全球首款SRG刻蚀光波导模组,厚度仅0.7mm,亮度高达5000尼特,突破了AR眼镜轻薄化与全天候可视性的核心瓶颈,标志着歌尔在衍射光波导路线上的产业化能力已走在全球前列。声学方面,歌尔在首届创新大会上展示了为AI眼镜量身定制的防漏音扬声器与多MIC+VPU传感器拾音方案。前者通过专属设计,保证佩戴者的语音内容即使在0.5米外也难以被旁人听清,解决了用户隐私痛点;后者则通过声源定位、指向性拾音和深度神经网络算法优化,实现了复杂场景下的高效降噪和语音识别。
整机设计上,公司在CES 2025上推出的Mulan 2与Wood 2成为行业关注焦点。Mulan 2仅重36克,为全球最轻AR眼镜,Wood 2则实现了多模态AI交互:语音、图像与智能戒指三位一体,使端到端延迟缩短至约2秒,显著提升了交互效率和沉浸感。此外,公司还展示了Euler PCVR参考设计与高精度眼动追踪等方案,形成从AR到VR的全链条产品矩阵。